(时事)官方紧急提醒!这种金融产品千万别买
据中国保监会网站9月18日报道,中国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主要负责人近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重申,不存在高回报低风险的金融产品,高回报就是高风险,“保高回报”就是金融诈骗。
“保证高回报”是财务欺诈
为了有效提高金融消费者素质,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国家网络信息办于9月联合开展了“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努力做理性投资者,努力做好金融网民”活动。今年活动的预期结果: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希望通过金融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让广大人民群众明白没有高回报低风险的金融产品,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金融消费者要知道,“保证高回报”是金融欺诈。
二是强化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应仔细阅读合同,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谨慎对待合同的签订、风险评估和确认。他们不应该闭着眼睛签名,更不应该让人代表他们签名。
三是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的观念。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可用资金,尽量做长线投资,不要盲目追求“快钱”,也要懂得“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适度分散风险。在实践中,【/s2/】承诺保证本金超过6%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8%是非常危险的,超过10%就要做好失去所有本金的准备。
在宣传重点方面,要重视互联网新产品的知识宣传,如手机屏幕破损险、航空空延保等。这些产品的特点是交易量小、频率高、场景多,容易引起消费者纠纷或投诉。此外,由于新冠肺炎肺炎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更加复杂多变,金融消费者应进一步增强投资风险意识。
存款由法律担保
据媒体报道,从去年开始,谣言在一些地区造成了集中撤资。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地区的小储户,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和金融知识薄弱的居民,由于缺乏金融常识,受到谣言影响或煽动盲从,出现不必要的集中取款,且多为老年人。有的人听信谣言,不接受劝说和解释,甚至宁愿对定期存款失去兴趣。
因此,今年在金融生态脆弱的边远落后地区加强了金融知识普及,加强了积极引导,对群众进行了政策和说明,提高了群众识别和防范违法行为的意识和能力,使群众了解存款受法律保护的原因,有效保护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提醒群众相信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选择四个“正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s2/]
第一,消费者要选择正规的被许可人。注意检查相关机构是否具备业务资格,防止非法金融活动侵犯。监管部门还将加强对特许金融机构的监管,规范金融机构行为,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监督管理。
第二,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消费者应在正规营业场所接受金融服务,通过金融机构的官方线上线下渠道购买产品。录音和录像应当录音。
第三,选择正式员工。金融消费者应注意检查销售服务人员的金融资质,防范欺诈风险。警惕未知的电话、链接和邮件销售。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和金融账户信息,不轻易点击未知链接,不向未知第三方转账。
第四,通过正规投诉渠道反映问题。消费者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的投诉渠道反映问题,依法合理维护自身权益。注意防止“代理投诉”和“代理退保”造成的二次侵权。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防范“代理退保”相关风险的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代理退保可能隐藏的欺诈、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标题:(时事)官方紧急提醒!这种金融产品千万别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奥一都市时报是国内覆盖面最广、公信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时报之一,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奥一都市时报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