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高校就业率“掺水”,碰到核查就说在做自媒体
本篇文章1761字,读完约4分钟
“找不到工作,可以填报灵活就业”,“遇到验证,是从媒体上做的”...半个月的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教育部门明令禁止,但高校用软硬兼施的“就业证”换取“毕业证”,用好看的就业率装点门面的现象依然存在。
灵活就业是一块砖,所以你需要的地方就去吧
统计显示,2020年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长40万人,再创新高。但受疫情影响,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春招季节收缩了招聘额度。据统计,应届毕业生整体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2%。
随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不断下降的招聘需求,一些高校的就业率仍高达90%,这引发了许多问题。
东部某省某大学广播电视专业毕业生张同新表示,今年夏天,学校要求所有参加第二次考研和公务员或教师预备考试的学生在毕业目的地选择“就业自由职业者”。“辅导员告诉我们,如果遇到以上验证,会说目前在做自媒体。还再三叮嘱,让我们不要说错”。
教育部下发的相关通知中明确指出,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微信官方账号博主、电竞工作者等。属于“自由职业”,应包括在就业统计中。这本来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做法,但被一些高校采用了。统计规则的更新已深入空,应被归类为“不找工作学习”或“等待就业”的学生的统计数据如下
除了自由就业,灵活就业也成为一些高校修改就业率的“好办法”。
来自广州某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生郭海涛(音译)表示,辅导员曾多次劝说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报名参加“弹性就业”,并将他们的档案送回学生来自的人才市场。“辅导员向我们保证,这不会影响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我们也希望我们明白,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防止较低的就业率数据影响放学后的招生。”
虚假数据背后,学生很受伤
与可疑数据相比,就业率“掺水”直接损害了应届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刘旺,北方某大学毕业生,4月份与某教学培训机构教师岗位签约,但因疫情原因,原被保障的工作丢失。这让刘旺坐立不安,辅导员时不时催他签三方协议,让他“喘不过气来”。“每天qq群、微信群反复催,每两周电话催一次。”刘旺说,辅导员将对工作不稳定的毕业生采取“一对一”的策略。在多次轰炸下,刘旺不顾自己的不满,于5月份与另一家教育机构签订了三方协议。
江苏无锡某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陈欣怡在被实习单位意外辞退后,决定专心备考教师。但辅导员再三催促尽快签订三方协议,她只能请亲戚的企业帮忙盖章满足这个要求。
陈欣怡表示,面对可能来自省教育厅的毕业生的核查,学校一再告知必须选择“毕业去向信息正确”,并警告“如果不按照学校要求进行调查,就会发现材料是假的,后果自负”。最让陈欣怡担心的是三方协议的签订会影响她作为应届毕业生参加教师备考。
“不管和谁签,签就是了。”三方协议本来应该是学生权益的重要保障,但在一些高校却成了就业率的起点。
学校对高就业率的追求使陈豪攻读第二学位的计划落空了。陈豪来自东部省份的一所大学。毕业后想继续读二本,需要学校提供失业证明。一旦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签订,陈豪将被录用。
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仍然要求他签署协议。为了满足老师的要求,拿到失业证明,陈豪伪造了一份劳动合同,上传到薛鑫。他以为上传劳动合同就能顺利毕业,上传结果错了就能保持失业状态。但是跳页显示结果正确,说明陈豪已经处于就业状态,很难拿到失业证明,只能考虑放弃读二本。他试图和辅导员沟通,但辅导员没有回复。
[/s2/]优化统计方法以缓解“强迫就业”[S2/]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校重视就业率数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目前衡量就业工作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就业率不能作为衡量学校就业的唯一标准。他建议,就业数据不仅应由学校统计部门报告,还应由第三方机构参与统计和核实。
某企业总经理吴先生说:“签订虚假的三方协议,会造成就业率不准确,对应届毕业生就业起到负面作用。统计毕业生已缴社保名单得到的就业数据会更真实。”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褚赵辉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压力不能传递到各级学校,而是应该由政府、企业和整个社会来施加。
“双一流”大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衡量这类大学的办学水平,不宜过分强调就业率。为了使就业率“保真”,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大学教育水平评价体系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解决部分毕业生在来自各个层面的压力下“被迫就业”的现状。(文中提到的学生名字都是假名)
标题:(时事)高校就业率“掺水”,碰到核查就说在做自媒体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奥一都市时报是国内覆盖面最广、公信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时报之一,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奥一都市时报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