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科技馆为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展示科学模型,被本人纠错42次
本篇文章1096字,读完约3分钟
当设计师报告计划时,丁肇中教授把座位移到离大屏幕最近的位置,皱起眉头,盯着ppt中的每个细节。三个小时,82岁的老人质疑,指正,质疑,再指正,把气氛弄得像考试一样。
▲丁肇中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祖籍在山东日照。日照科技馆应展示丁肇中科学生涯中对现代物理学发展影响较大的六个著名实验的模型,其中ams磁谱仪模型的难度系数最大。为此,科技馆不惜重金请顶尖设计师打造模型。
7月12日晚,科技馆发生了这一幕,体现了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电子没有体积和半径。丁肇中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证明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但当ppt上多次出现“电子半径小于10减14 cm”的表述时,他又一次打断了设计师的话。“这个尺寸是在1965年的实验中测得的。随着检测设备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提高,2003年l3实验后,这个数字已经不到10减17了。
屏幕上出现了一组实验效果图,丁肇中马上说有几个“看不懂”,“这些图片是在哪里找到的?谁提供的?”
设计师突然“露出了尴尬”:“我在网上找到的。”
丁肇中变得严肃起来:“这不是实验效果应该有的样子。这些图我都看不懂。别人怎么能理解他们呢?”
普通人很难理解这个实验物理学家的固执和“不人道”。但他坚持说:“为什么多年来我的实验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不懂的永远不会懂。你要给我解释,尤其是航天。我从来没有做过航天实验。我明白后再做决定。”
在台空,Ams每天发回大量数据,其分析过程繁琐,但“去伪存真”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丁肇中说,他通常会组织2-6个国际合作小组来分析相同的数据。
“最后,数据会写成一篇文章。六组先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人都会来我的办公室。我会做一个投影,然后一句一句读出来。每个标点符号,每个单词,每个图片都会被讨论,所以通常一篇文章会被讨论3个小时。之后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将进行第20次讨论。最后再发表。”丁肇中强调,如果有任何疑问,它将永远不会出版。
丁肇中在审查国际空站的设计模型时发现有错误并要求改正,这使设计者感到困惑:“国际空站的模型很难设计和制造……”
丁肇中问:“你和国际空站有联系吗?”设计师回答:“没有,”“谢女士(行政助理),请把我的手机带来。”虽然是深夜,丁肇中坚持拨打国际长途,与国际空站工作人员沟通,并立即解决模型中的错误...
在两次简报会上,丁肇中纠正了ams阿尔法磁谱仪模型设计方案的42个错误。
来源|科技日报
欢迎举报。一旦被采用,将会有费用奖励。App报告:点击早报app中的“报告”即可立即报告。电话举报:0771-5690127。请留下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您联系并支付报酬!
标题:(科学)科技馆为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展示科学模型,被本人纠错42次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奥一都市时报是国内覆盖面最广、公信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时报之一,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奥一都市时报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