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颗粒归仓为何难实现?我国粮食收割环节损失惊人
本篇文章1516字,读完约4分钟
与通常的“舌尖上的浪费”相比,我国粮食从生产到加工链的损失鲜为人知,但同样令人震惊。
在记者最近的调查中,农民、农业干部和农业专家普遍反映,粮食收获中的损失非常突出,更不用说粮食返仓了,一些机器的损失率甚至高达10%。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数据,中国粮食在储存、运输和加工方面的年损失达700亿金。
收割机经过的田地里的谷物损失令人心碎
暑热过后,洞庭湖平原上收割机轰鸣,农民们争相收割早稻。
湖南省岳阳县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主席俞从收割机经过的田地里捡拾了一整穗水稻,感叹道:“机械化的确提高了粮食收割的效率,但作业不够精细,导致大量粮食损失。”
当记者在湖南、黑龙江、河南等产粮大省采访时,粮食种植户普遍反映,粮食在收获过程中流失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首先,收割时的机械接触会造成一些损失。"收割机拨禾轮的滚动容易导致稻穗末端的稻谷脱落。"湖南省的一个大粮食种植户向铁青告诉记者。
其次,脱粒不彻底也会造成损失。记者走访了黑龙江省多个大豆收获点,发现田里还剩下一些大豆,说明脱粒不彻底。
中国农业机械制造商协会会长陈至认为,目前我国农业收割机存在作物损失和损坏两大共性技术问题,部分玉米收割机的总损失率和总损坏率高达10%。在调查中,中国农业大学乌拉分校的学者发现,水稻和小麦在收获过程中的损失率分别为3.83%和4.12%。
还有,成本考虑造成的损失不能忽视。湖南省沅江市的一位大粮食种植者周波说:“几乎成熟的水稻在遇到强风时容易倒伏。如果倒伏严重,收割机难以收割,人工收割成本高,往往会放弃。”
▲7月16日,湖南岳阳市大面积稻田倒。新华社记者周楠照片
此外,不规则字段导致的机器收集问题也导致了大量的浪费。马文田,河南濮阳县农民,生活在黄河滩区,地块不规则,边角窄,机器无法采集。他说:“有空的时候可以用镰刀收。太忙了就不管了。”
收割机的精度操作水平不高
周波等大型粮食种植者反映,在收获过程中造成粮食损失的主要原因中,收获机械精细化作业水平低更为突出。
陈至认为,目前许多收割机难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处理农作物。比如玉米粒、心轴、秸秆、树叶等不能分别准确剥离;水稻收获机在清理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严重的粘连堵塞问题,种子不能及时分离;小麦收割机割台与穗头高速碰撞,谷物损失严重。
他说:“中国的粮食品种、农艺和气候存在多样性,形成自然多变的农业条件,使收割机难以标准化和应用。以玉米为例,我国种植行距在30-65厘米之间,导致机械化采摘和漏采率高。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玉米的种植行距是统一的,一种机械可以在各地的玉米上工作。损失率低。”
加强农业机械科研,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国农业应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收割机性能,建设高标准农田,优化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素质,研发抗倒伏粮食品种等。,而且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祁镇告诉记者。
——积极整合科研力量,加强粮食收获基础科技研究。陈至建议加快建设一批技术研发集成平台,充分利用农业机械与农艺集成的原理,设计制造能适应农艺特点的收割机。
——要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交叉集成人工智能技术。陈至建议,有必要找出作物在不同机械作用下的粘附和断裂规律,准确构建作物与机械的相互作用模型,以减少损失,提高作物收获效率。
——进一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建议,为了降低土地碎片化程度,种植规模越大,田地越系统化,这更有利于联合收割机的操作和减少损失。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业机械服务水平。李国祥建议定期对农业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节粮意识,同时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合同的内容,将损失率纳入服务条款。
标题:(时事)颗粒归仓为何难实现?我国粮食收割环节损失惊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奥一都市时报是国内覆盖面最广、公信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时报之一,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奥一都市时报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