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朋友,欢迎您访问“奥一都市时报”,我们每天为您报道最新、最热、最全的都市生活资讯 。

主页 > 资讯 > (时事)初心印记丨刷屏最美家乡河的“前世今生”

(时事)初心印记丨刷屏最美家乡河的“前世今生”

来源:奥一都市时报作者:钱森後更新时间:2020-10-07 18:02:01 阅读:

本篇文章2094字,读完约5分钟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本,绿色之本。因为蓝色星球上的水,有了新鲜的生命。

回顾历史,人类四大文明都与水息息相关。

"滚滚长江向东流,浪淘尽英雄."一望无际的长江,横跨陡峭的山脉和浅滩,连接着中国灿烂辉煌的土地。

“你看不到黄河的水是如何流出天堂,进入海洋,永远不会回来的。”浩瀚的黄河,千湖百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女。

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建设再到京杭大运河的通航,一部中华文明史就如同一部中华治水文明史。

20世纪90年代,源于福建戴云的木兰河沿岸也上演了一场治水的故事。

▲这是莆田古老的千年——木兰

清木兰河,长河。

木兰溪虽然以一条小溪命名,却是一条不羁的河流。它发源于福建戴云山,蜿蜒曲折,绵延起伏。

流经莆田时,由于东面毗邻大海,地势较低。涨潮时海水倒流倒灌,盐碱地燃烧,洪水频发。

“东西乡雨,南北洋淹”是莆田水患严重的真实写照。莆田人世世代代遭受水灾。自唐代以来,他们一直在不懈地努力控制水。

公元1064年,福州长乐女子钱斯娘把家里的钱倒进围堰里,建立恶性循环。但由于恶性循环现场选择不当,她刚建成就被洪水冲走,钱四娘赌气投水。

受钱四娘治水精神的启发,后人于1083年修建了木兰北,为雨季奔流扎下了腰带。它仍然发挥着引水、蓄水、灌溉、防洪、挡潮、输水的综合功能,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典型代表工程。

木兰北展现了古人治水的决心和智慧,却没能让莆田人告别洪水。

从1952年到1990年,木兰溪每10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发生一次中洪水,几乎每年都有小灾。

木兰溪的防洪问题也触动了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同志的心。1994年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组织沿海岸线建设“千里海堤”。习近平同志主管全省农林水工作,木兰溪治理情况的报告就在他的办公桌上。

木兰溪河为软基河道,弯道多,冲刷剧烈。为了建造一座30年一遇的防洪大堤,在工程技术上需要“切弯取直”,但这会给水系生态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当时很多切弯方案都无法坚持,很难下结论。

习近平同志对此的看法是,要“科学治水”,不仅要治水,还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又要实现综合治理。如何决策取决于水利专家的意见。

1999年4月1日,正在基层调研的习近平同志获悉,福州正在召开全国水利系统学术会议,于是请莆田同志参加会议,“多找一些权威的水利专家,共同帮助攻克难关”。

时任南京水利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窦国仁夫妇共同接受课题,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立了第一个“软土河道堤防”物理模型。

然而,在正式开工前,1999年10月中旬的一场台风过境,使木兰溪成为一场灾难:全流域近6万间房屋倒塌,45万亩农田被淹,近3万人转移到其他家园,2万名学生被迫停课...

10月1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同志赶赴莆田指导救灾。面对当地干部群众,他的语气十分凝重:“是时候考虑彻底根除木兰溪的洪灾了!”

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下,国内水利权威专家设计的第一个木兰溪治理物理模型在木兰溪张镇段进行了试验。同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来到木兰溪调查检测结果,确定结果可行,具备开工条件。在这次旅行中,习近平同志亲自在浦班小学种了一棵榕树。

1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再次来到木兰溪防洪工程现场参加水利志愿劳动。那是一个冰冻的季节,寒风凛冽,但习近平同志却长期挖坑装土,甚至出汗。

习近平同志在现场说:“今天是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开工的日子。我们是来参加劳动的。目的是推动整个冬春水利掀起高潮,支持木兰溪整治工程建设,让木兰溪将来化害为利,造福于民。”

至此,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建设拉开序幕。经过四个时期的项目和几个团队,一幅蓝图画到最后,一幅又一幅,木兰溪治理工程不断深化和拓展。

现在,21年过去了,榕树一直茁壮成长,亭亭玉立,成为村民们避暑纳凉的好去处。习近平同志推动的木兰溪治理工程,经过巩固、推广、发展,也把兴化的土地变成了世界。

▲这是玉湖,木兰溪流域老河道开挖的人工湖。当地公共建筑在这里与周围公共绿地相结合,实现了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一条清澈的河,两岸风景秀丽,三季花开,四季常青。

莆田已从“福建省唯一的无洪涝城市”跃升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木兰溪,从过去的洪水肆虐到今天的安澜清波,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家乡河流”。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关系”“保障水安全,关键是转变治水思维”“治水必须协调自然生态的各要素,用系统论的思维方法看待问题”...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俯瞰黄河郑州段。

善于治国的人一定要注意治水。在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后,管理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同样重要。

一片片海域、河流、湖泊、溪流,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关注的。

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牢牢把握统筹兼顾的综合方针,着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平衡空、系统治理、两手抓”的思想。

今天,在中国这片壮丽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河流泛滥,湖泊潺潺,溪流潺潺,描绘出一幅水清、鱼清、岸乐、人绿的生态图景。

标题:(时事)初心印记丨刷屏最美家乡河的“前世今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奥一都市时报是国内覆盖面最广、公信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时报之一,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奥一都市时报将予以删除。

奥一都市时报网介绍

奥一都市时报秉承“创造价值、服务大众”的办报宗旨,奥一都市时报立足中国、面向全世界。追求激情中见优雅、时尚中透深刻的办报风格,致力于为读者呈现“真的不一样”的阅读快感。报道的资讯集政务、经济、都市新闻、旅游、文化、商务、社区互动、外文为一体的新闻门户网站。我们会更快、更深、更贴心、更权威,在多维度的传播体系里,继续记录生活、歌颂时代,继续陪伴我们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