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报道)全国37所985高校就业数据,重点大学毕业≠高薪工作
本篇文章2413字,读完约6分钟
关于高校就业情况,各种数据满天飞。你眼花了吗?哪个大学就业率高?哪些专业适合,待遇好?这些都是高中生家长的担忧。让我们和你一起看看。
在各种报告中,最权威、第一手的是各大学的就业质量报告。本文梳理了37所“985”高校2017年的就业报告(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尚未发布报告),有助于你重新认识高校的就业率,深入挖掘这些高校的真实就业情况。
就业率是如何计算的?
就业率似乎是与求职联系最紧密的指标。
看了大学披露的数据,这个指数非常可观。以2017年为例,大部分都高于95%。其中,理工科大学整体就业率较高,华南理工大学达到99.41%,排名第一。同济大学为99.03%,北航、空航空航天大学和天津大学为99%,而“清北复交”约为98%。
事实上,不仅是“985”,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普遍就业率更高。新华社援引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迈克尔斯(Michaels)的调查数据称,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9%。
这么高的就业率是不是意味着很容易找到工作?
答案不一定。先回到就业率的算法。根据教育部的定义,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毕业生人数&除;毕业生总数)&次;100%,而“就业”其实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和就业两种情况。
以清华大学的算法为例。在国内留学和出国深造的毕业生有两种。毕业生就业包括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和灵活就业——这是我们常识中“找工作”的学生的部分。
由此可见,“就业率”的主要价值在于表明当年有多少毕业生实现了出路,相当一部分(尤其是本科生)有了深造的出路。换句话说,就业率并不表明有多少人在找工作,有多少人找到了工作。
高就业率≠更多实际就业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计算了各个学校实际就业人数,发现各个大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2017年,学校毕业9995人,实施5647人,占毕业生的56.5%。换句话说,近一半的人选择继续深造。再比如吉林大学,2017年共有16821名毕业生,其中约11287人已经落实工作,占67.10%,可见全校就业氛围也比较浓厚。
37 985所高校中,两所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比例最大。华东师范大学达到75.09%,北京师范大学达到72.52%。此外,一些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求职比例明显较高,如湖南大学(72.31%)和重庆大学(71.09%)。
相反,虽然部分理工科院校就业率极高,但实际上很多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实际就业率较低。比如中国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不到50%的毕业生选择工作。从这个角度,或许可以看出学校就业氛围的不同。
高就业率≠就业对口
另外,就业率很难描述就业质量。
大约在十年前,就有学者关注就业的“错配”问题。例如,翁杰等人指出,“放弃专业对口”、“先就业后择业”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主流就业指导思想。追求就业率单一目标的就业政策,可能导致大学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错配”。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会在就业报告中披露专业对口率。还是以“985”高校为例,他们给出的对应率数据一般在70%-80%左右。湖南大学2017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985”高校专业对口平均水平为72%。
匹配率是如何计算的?
目前,各高校基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就业毕业生进行回访。比如问“你现在的工作和你的专业有关系吗?”,然后给出选项:“非常相关”、“相关”、“一般”、“不相关”、“非常不相关”等等。在计算匹配率时,前三类的比例往往加在一起,全部计入“匹配”类别。所以这个指标其实是比较宽松的。
同时,如果你回去查问卷,你会发现不同的大学在选项上有不同的表述。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使用“严格对应”、“对应”、“一般”、“不匹配”四个层次选项,北京大学使用“非常相关”、“相关”、“一般”、“不相关”、“非常不相关”五个层次选项。不同的表达方式或多或少会影响问卷的结果。比较不同学校之间的对应率数据,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不可信。
在披露问卷结果的高校中,47.88%的复旦大学选择了“非常相关”,将近一半。其次是山东大学和北京大学,占比超过30%。
但在更多的学校,专业对口的比例不到1/3。此外,虽然部分学校整体匹配率较高,但超过20%的学生卡在“一般匹配”或“相对相关”的模糊地带,如南京大学、Xi交通大学等。
最后,匹配率也体现在不同专业上。匹配率高意味着找工作的目标相对准确,搜索成本小。当我们把它和薪酬结合起来,发现所谓“就业最好的专业”往往是对口高、薪酬高的专业。
就业率高≠工资高≠负担小
最后,我们来看看薪资情况。目前,已有20多所“985”高校披露了薪酬数据,其中11所拥有准确的薪酬数据,2所披露了本科毕业生的薪酬数据,涉及12个省份。
另外,在各省,我们又选取了一所披露工资数据的“211”高校,与毕业生工作的主要城市的平均收入进行对比(统计局公布的城镇职工工资数据一般分为“非民办单位”和“民办单位”,这里采用前者)。
对于大多数“985”高校来说,毕业生的工资可以超过各大就业城市的平均工资。上海交通大学、北航/北航、浙大平均月薪超过11000元,南京大学超过10000元,都超过了他们所在城市的平均工资。其中浙大毕业生月薪超过杭州平均月薪2532元左右,在所有高校中最高。
另一方面,“211”高校毕业生的收入存在明显差异——往往达不到所在城市的平均收入水平。越是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带来的生存压力越大。一线城市的毕业生,虽然工资比较高,但扣除高成本的一面,甚至可能成为低收入。
事实上,早在2009年,就有学者在深入观察“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聚居”现象。中国人民大学的连思教授把这群因为收入低而生活在城市的大学毕业生称为“蚁族”,他们的特点是“智商高,社会地位低,身体虚弱”。
一方面是教育大众化,高校扩招;另一方面,它是“工作贫困”、“蚁族”和“居住”。高就业率下,是一代人的神话。
资料来源:论文
值日官黄桐中青
值班编辑黄静[/s2/]
标题:(教育报道)全国37所985高校就业数据,重点大学毕业≠高薪工作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奥一都市时报是国内覆盖面最广、公信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时报之一,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奥一都市时报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