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报道)2018就业季:求职时,毕业生们最看中什么?
本篇文章2901字,读完约7分钟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研究生何韩愈(音译)发现,面试的竞争对手不仅有武大、复旦等名校的毕业生,还有一位英国海归。经过两轮笔试和一轮面试,何还是没有等到面试通知,只好继续投简历,重新开始找工作。
求职焦虑贯穿整个毕业季,促使毕业生四处奔波,保持忙碌。
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800万,预计将达到820万。好像这样就不会再引来一句感叹了。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毕业生人数一直在不断增加,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就增加了一百万。
今年就业形势有什么新特点,就业压力会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吗?求职时,毕业生最喜欢什么?如何理性应对求职难?
▲图像源网络
1。劳动力市场需求仍然强劲
这次,毕业于浙江大学的邹将自己所有的简历发送到了北京和上海的互联网公司。“我爱快节奏,二三线城市会让我感到无助,我不想消磨掉年轻人本该有的努力。”。在很多毕业生眼里,一线城市机会多,视野广,能培养人,是他们求职的首选。
行业、城市、待遇就像是不同的变量,控制着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选择。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近五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已经超过90%。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高告诉记者,经济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55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10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9.8%。根据这一计算,2018年经济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吸收116万大学毕业生就业。
“虽然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较去年略有放缓,但劳动力市场需求依然强劲,有保障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文认为,如果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去年91.6%),只需要6.5%的经济增长率;如果今年中国经济增速能达到6.7%,就能就业777万大学毕业生,预计当年就业率达到94.8%。所以,只要2018年经济增速能保持在6.5%甚至略低,就能保证当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虽然总体就业形势有所改善,但高层文件承认,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集中在非重点院校、中小城市、欠发达地区和部分专业院校毕业生,他们将面临明显的就业困难。
2。新的一线城市已经成为“新宠”,“抢夺战”继续升温
西南财经大学的刘芸即将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虽然她的家乡是东部城市,但她选择留在成都,并成功通过了一家国企的面试。在成都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祝你未来更美好”的城市口号。
近两年来,成都、武汉、杭州、长沙等“新一线”城市纷纷抛出各种优惠福利措施吸引年轻人。武汉提出5年内留住100万大学生的口号,大学生只要在武汉就业3年就可以拥有当地常住户口;长沙的引进人才,只要在当地创业或者有三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就可以获得高达100万元的住房补贴;福州为应届研究生、博士生提供高达15万元的住房补贴,购买人才公寓可直接打三折。
日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朱一鸣专程从外地来到长沙办理落户手续。他只用了一个上午就获得了一个新的账户页面。平日,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接待大量前来落户的高校毕业生,落户预约号一般一个上午就取完。2017年长沙户籍人口比上年增加27.3万人。
我们推出了一项便利定居的政策,甚至“交付房屋和金钱”。从数据来看,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新政策确实有明显的效果。
成都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市常住人口比2016年增加12.71万人,同比增长0.79%;注册人口增加36.4万人,同比增长2.6%。武汉的成绩也很抢眼。武汉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在汉就读的大学生人数为30.1万人,是2016年的3.1倍;有14.2万名大学生在汉芯定居,是2016年的9.6倍。截至2017年底,武汉市登记总人口为853.65万人,为历年最高。
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就业创业教育研究所执行主任王占仁表示,一线城市交通拥堵、自然环境恶劣、房价高企等外部因素,让更多大学生关注环境更好、生活节奏更慢、发展迅速、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的新一线城市,使新一线城市逐渐成为毕业生的“新宠”。
“抢人大战”的背后,实质是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青年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城市青年劳动力供给捉襟见肘,部分城市就业岗位不足的明显问题凸显。高文认为,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城市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下,许多新的一二线城市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求。“优惠政策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为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人才安心在城市生活工作。要善待人才,给人才机会。”高文说。
3。大学毕业生求职越来越理性
从今年开始,研究生群体的主体变成了90后。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朝九晚五”的节奏不适合现在的互联网思维。
他们喜欢什么行业?找工作会考虑哪些因素?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罗并不太看重薪水。"稍加平衡就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他打算长期留在北京,最关心的是发展前景。“钱可以慢慢赚,但机会稍纵即逝。”。
东北师范大学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报告》显示,毕业生最看重的五大因素分别是发展前景、薪酬、爱好、工作稳定性和工作地点,比例分别为46.34%、20.91%、9.39%、7.61%和6.91%。毕业生期望月薪5000到6000,实际月薪4820。
王占仁认为:“毕业生求职是典型的‘生存发展’。如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越来越理性。他们会从生活压力、职业能力匹配、个人价值实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做出选择。”
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Michaels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地级市及以下仍是大学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且比例持续上升。信息、教育等知识密集型行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比例持续上升,建筑、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比例下降。
这几年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互联网行业吸引了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陈志航也想在互联网行业找份工作。"信息产业比传统产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在他看来,进入这个行业意味着相对较高的工资和广阔的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等高科技在产业链中的不断融合,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高文认为,互联网行业就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这符合大学生人力资本高的特点。
“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择业偏好明显;大部分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主观上不愿意做普通工人,工资期望高于普通工人的平均水平,容易形成一方面低技能工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大学毕业生就业多集中在公共设施完善的一二线城市,导致一些大城市人才过剩,很多三四线城市人才短缺。面对这些情况,高文建议,要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和心理素质培训班,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理性的就业观念,合理匹配个人爱好和专业能力,积极到基层岗位和人才匮乏的地方工作。
来源|光明日报
欢迎举报。一旦被采用,将会有费用奖励。App报告:点击早报app中的“报告”即可立即报告。电话举报:0771-5690127。请留下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您联系并支付报酬!
标题:(教育报道)2018就业季:求职时,毕业生们最看中什么?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奥一都市时报是国内覆盖面最广、公信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时报之一,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奥一都市时报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