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朋友,欢迎您访问“奥一都市时报”,我们每天为您报道最新、最热、最全的都市生活资讯 。

主页 > 资讯 > (教育报道)应届博士年薪80万元,AI行业工作真这么好找吗

(教育报道)应届博士年薪80万元,AI行业工作真这么好找吗

来源:奥一都市时报作者:钱森後更新时间:2020-11-05 11:40:02 阅读:

本篇文章1360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有报道称,人工智能(ai)行业蓬勃发展,导致该领域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企业抢了人,甚至还没出校门就被“预定”了。同时ai博士年薪也涨到了80万。

▲图片来源新华社(数据图片)。

近日,在深圳举行的第20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人才情报交流会上,更多企业开出高薪,掀起了一场无风不起浪的人才争夺战。在很多人眼里,学习人工智能似乎等于赢了“金饭碗”。

但是,这个金饭碗真的这么受欢迎吗?记者进行了调查。

加入电梯工程师的人工智能

9月中旬,罗文国(化名)在英国完成了他的人工智能研究。回国两个多月,找工作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据说月薪80万。我觉得高80万差不多,很多都是噱头。”他不同意外界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这不是罗文国第一次找工作。2014年,谭从国内某知名工科院校机械自动化专业毕业后,迅速在苏州某电梯企业找到了一份工程师的工作。“起薪七八千,主要是根据项目设计各种自动扶梯。”他对这份稳定的工作不满意。

工作三年后,罗文国选择了离开。去年7月,罗文国申请英国十大大学学习机器人学。罗文国的同学有一半来自中国,其中近10人还选择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不仅仅是在英国,人工智能热潮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今年卡内基梅隆大学深度学习系录取了8位博士,其中6位是中国人。

(教育报道)应届博士年薪80万元,AI行业工作真这么好找吗

找份好工作不容易

之前有报道说企业不直接去招聘会招ai人才,因为太受欢迎了,基本不用去招聘会。即使是ai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也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在现场找工作。企业会通过导师或实验室及早发现;对于那些有经验的R&D人才,猎头会主动联系国内。

(教育报道)应届博士年薪80万元,AI行业工作真这么好找吗

但现实给潭州泼了盆冷水,看来找工作不容易。尽管他有心理准备,但找工作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在他的朋友圈,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英国的学生似乎已经放弃了奋斗。"罗文国说,他的大部分同学都转行到了更实用、更好用的行业,比如机器人。只是他因为爱好还在等着看。

他把不受欢迎部分归因于“中途出家”。“我有一个从材料转到人工智能的博士哥哥,一年后才找到工作”Tam也了解到。“像我们从机械转来的,企业怀疑我们没有计算机基础,不够用。”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没有经过转岗培训的人越来越多。

(教育报道)应届博士年薪80万元,AI行业工作真这么好找吗

AI博士生平均工资40万左右

“在人工智能领域,目前缺少的是高层次、跨领域的人才。”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企业主要是争取高水平的ai人才。据他介绍,类似浙大的人工智能专业博士生平均工资在40万元左右,“大部分在国内外一些知名it企业工作”。

(教育报道)应届博士年薪80万元,AI行业工作真这么好找吗

在人工智能企业集中的杭州,创始人也为“招人”头疼。据新华社此前报道,“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足够大,但真正的人才稀缺。市场上很难招聘到优秀的工程师。”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凸显了内存领域企业和教学资源的匮乏。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陈子福表示,“人才短缺”是新兴产业的正常现象,但也反映了我国高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的深层次问题。

近年来,国内高校不断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但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自动化等几个学科。

“但在实际教学中,真正涉及人工智能的课程可能只有几门。”某高校ai教研人员表示,在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时,不仅要通过现有的专业知识体系来构建知识体系,还要着眼于人工智能的内涵和本质。


来源:钱江晚报

值日官黄桐中青

值班编辑黄静



标题:(教育报道)应届博士年薪80万元,AI行业工作真这么好找吗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奥一都市时报是国内覆盖面最广、公信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时报之一,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奥一都市时报将予以删除。

奥一都市时报网介绍

奥一都市时报秉承“创造价值、服务大众”的办报宗旨,奥一都市时报立足中国、面向全世界。追求激情中见优雅、时尚中透深刻的办报风格,致力于为读者呈现“真的不一样”的阅读快感。报道的资讯集政务、经济、都市新闻、旅游、文化、商务、社区互动、外文为一体的新闻门户网站。我们会更快、更深、更贴心、更权威,在多维度的传播体系里,继续记录生活、歌颂时代,继续陪伴我们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