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报道)有多少人能工作、生娃、学习几不误?女性读博+生娃遭遇窘途
本篇文章3031字,读完约8分钟
英一博士生招生日期与预计出生日期相同。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读博和生孩子是冲突的。不久前,科学网的博文《女博士生生育困境》引发了一场关于女博士生生育问题的大讨论。截至发稿时,本网站已发布十余篇相关博文。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我国女博士生人数为132132人,占博士生总数的38.63%。教育追求与生育本能的矛盾投射到这群高学历女性身上,激起涟漪。
但这一次,不仅是在读博期间生孩子的女性,还有博士生导师、男博士生、女博士生的丈夫,以及与这个话题没有直接关系的旁观者。他们的思维维度非常丰富。大家认为这与“权利”、“平等”、“歧视”、“公平”、“承诺”、“名誉”、“标准”有关...
但是为什么在读博期间生孩子被认为是一个尴尬的选择?正在美国攻读教育学博士的应毅认为,这本质上是关于“观念”的问题。
读博是一种“承诺”
eecs的教授张海霞是在科学网站上发言的博士生导师之一。她“不支持”女性在博士学习期间生孩子。
在张海霞看来,读博是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承诺——学生在最好的年份找到合适的导师做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提升自己,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也有相应的研究任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对双方来说,在三到五年内实现目标、完成任务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女学生想在这期间的一两年内生孩子,势必要违背这个承诺。
所以,她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读博期间生孩子的导师能理解,不会因为工作而抓你,论文过了也能顺利毕业”,“我怀孕6个月,博士学位经历了导师的辛苦”,就怒不可遏,称这种行为“自私”,无异于“耍无赖”。
“其实每天都完不了!”张海霞的研究领域是微纳机电系统和微能源技术。她告诉记者,她近几年的博士生“发表的sci论文几乎不少于10篇”,“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都达到了优秀毕业生的标准”。
所以,她很难想象一个生了宝宝的女博士生怎么能完成这么重的学业任务。与正式参加工作的职业女性不同,张海霞认为,女博士生的特点是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即博士学位对应的学术水平,这可能根据导师的具体要求而有所不同,努力工作和培训是达到毕业水平的必要保证。
“如果别人在努力,她去生孩子,最后让她毕业,对其他同学不公平,也损害了整个博士群体的声誉。”张海霞说,“如果你推迟毕业,你需要给她额外的支持。”
“那不是让导师不敢收女学生吗?”张海霞的恐惧是真实的。
在谈到如何应对读博生娃问题时,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学院教授李明阳在科学网发布的博文中建议,博士招生以优秀男生为主;如果有优秀的女生报考,最好导师和弟子在考研期间就计划生育问题达成一致。
根据最近的经验,张海霞不想看到女性在招生时被边缘化。在她看来,“要条件”、“要照顾”、“甚至给导师扣上无情、不公正的帽子”,表面上是为了争取权益,实际上会损害女性接受博士教育的权益。
张海霞介绍说,她在攻读博士期间“每天工作大约15个小时”,而且这个时候没有孩子。按照她的理解,读博前后,都是比较适合生孩子的时候。她选择在博士后期间生孩子。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100%致力于学习的进取状态。
虽然有个署名张怡琼的网友也发表博文说不建议在读博期间生孩子,但同时她也认为大家对读博这件事的理解有点不正常。她写道:“(人)觉得没礼貌,抛弃丈夫孩子,坚持学业,是值得称赞的。这也是很多人读博压力过大的原因之一。”
记者也听到了其他几位女博士生的类似观点,她们觉得自己的学业并不是读博期间唯一需要注意的,而是如何达到动态平衡。
举个例子,应毅说:“在我的学校,读博士生的时候没人会说什么,读博士生的时候带孩子,读博士生的时候工作,这是很常见的。”
【/s2/】有多少人能工作,能生孩子,能照顾孩子,能学习而不出错?
易(音译)正在美国一所“200强”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现在他已经是第三年了。
29岁申请博士时意外怀孕,然后既拿到旅游签证又拿到学生签证,挺着大肚子通过美国海关。
应毅导师是70岁的教育家,女性教育是他的研究领域之一。“她认为家庭生活比什么都重要,必须凌驾于学习和工作之上。”颖艺说。
英一觉得他的环境“很人性化,在规则之内”。怀孕期间,三门课有一门改成自主学习,“导师没给我布置太多任务,她自己做了很多事情”。
但是尽管如此,赢一还是要做出很多“牺牲”,时间、精力、体力甚至健康...
孩子七八个月的时候,半个月就爆发了照顾孩子、期末考试、租房、换保姆等烦恼,都是她一个人的。
“我告诉自己,如果天不塌,生活一定会变好。”同时,颖艺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一件一件去做。首先你是第一,你要按时吃饭,然后身体不能虚脱,要控制情绪;第二处是带孩子,上午陪孩子,下午交给保姆,然后出去联系搬家,办理各种手续;第三名是阶级。晚上五点半到八点有课。上课的时候,她挤牛奶,给孩子准备;晚上孩子睡着后,10点开始看书,凌晨2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喂奶,然后睡一会,7点起床。
伯夷结束后,她把孩子送回中国由家人照顾,伯夷开始致力于学术研究。现在到了大三,“我的进步和其他同学一样”。
李莉在读博期间也生了一个孩子。她觉得如果“静态”分析女性读博,可能会因为身处其中而获得一种暂时的安全感,当然也会感到焦虑。如果我们动态分析,会发现读博可以和很多事情齐头并进。
李莉认为,学业标准不要混水,要有适合女性的考核机制。
【/s2/】女生生育谁出钱?
生育和教育是合理的诉求。而女性的生育年龄与博士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高度重合。当这两者发生碰撞时,女博士生的生育问题谁来买单?
单纯强调需要做出太多的自我牺牲,会导致这些高智商高学历女性的生育意愿下降,科学网的博文中就提到了这一点。很多人说“不生”或者“不生二胎”。
单纯要求导师“宽容”“付出”会导致张海霞的发展,导师会避免招收女生,加剧性别歧视。
李明阳认为,国家应该出台政策,鼓励有先进知识的妇女在就业、求职、医疗保健、保险和休假方面进行优生优育。
说到解决办法,网上发起讨论的博主在另一篇文章中明确添加了女学生生育诉求:呼吁政策支持。
她提出女医生享受四个月的产假,产假期间正常发放工资补贴;以及采取弹性学制,如果因产假、产假等原因在固定年限内没有毕业,可以申请适当延期。
事实上,记者发现,一些大学对博士生实施了产假政策。
例如,香港大学的学生最近收到一封电子邮件,通知他们大学为硕士和博士学生设置了两个新的假期,产假和陪产假,从9月1日起生效。学生申请休假并提交注册医生出具的证明后,可连续休10周产假,在校学习时间不延期。假期期间,奖学金正常发放,但计入学生正常学习期间的奖学金总额,不作为附加补贴。
除了女学生的产假,男学生还有五天的陪产假。配偶/伴侣生育时,男同学可以一次性或分次休完。
读博和生宝宝的冲突除了生产问题,还在于抚养幼儿会占用学习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成立了儿童办公室,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当学生忙于培训研讨会和其他官方甚至私人活动时,儿童办公室会安排灵活的时间和地点与他们合作。美国耶鲁大学文理学院的“博士家庭资助政策”为有子女的博士生提供每年4600美元的津贴。
“生育问题不是女性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应怡认为,只有当所有人都意识到女性对教育的投入最终会回馈整个社会,读博和生孩子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文忠颖艺和李莉是假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刘,编委值班
值班军官陈少峰
值班编辑赖
标题:(教育报道)有多少人能工作、生娃、学习几不误?女性读博+生娃遭遇窘途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奥一都市时报是国内覆盖面最广、公信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时报之一,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奥一都市时报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