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报道)“大笑三声,送我上路!”这也许是我读过最豁达的临终书信
本篇文章1564字,读完约4分钟
2018年12月20日13时40分,中国著名国际关系史学者、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南京大学历史系原副主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纪在江苏南京不幸逝世,享年56岁。
纪教授
纪教授去世后不久,他写的一封“临终感谢信”在网上流传。信中他对参加追悼会的亲朋好友说:“请笑三声送我上路!"
这封自由开放的“临终感谢信”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这封感谢信确实是纪教授临终前在手机上逐字逐句打出来的。在遗体告别仪式上,纪先生的夫人殷先生代表纪教授宣读了这封独具特色的私人信件。
“纪教授写这封信,我并不感到奇怪。他一向洒脱,乐于助人。”南京大学图书馆与博物馆副馆长告诉记者,季教授在担任图书馆馆长期间,两人共事两年,这封信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洒脱和豁达,与他的个性如出一辙。
提到和季教授一起工作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即使在弥留之际,他依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癌症和死亡。“我们这些曾与季教授共事过的工作人员,在看到这封信后,觉得并没有什么意外,但却深受感动。这就是他!”
“找个漂亮的地方,等我的朋友和朋友过来。以“打扑克”为主,辅以谈经……”季教授在信中提到“打蛋”,让很多网友觉得这封信很自然,很亲切。说,打鸡蛋是纪教授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之一。这样写在信里,既表达了他对亲密朋友的珍惜,又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很活泼的人。
季教授在信中提到他当老师已经32年了。在他生病期间,国内外的学生一有机会就来看他。石梅说,这一点让她非常感动。纪教授在担任馆长期间,非常重视教学和学术,致力于为师生提供最全面的文献资源。即使很贵,她说老师和学生需要的时候就买,不能影响学术研究。
石梅说,她一看到这封信,就去了国立大学图书馆小组。很多人觉得纪教授真的洒脱,看不上生死,很多老师写诗悼念。“这封信很感人,让每个人都记得纪教授是一个如此谦虚、乐观、豁达的人。”
摘自临终感谢信的原文
以下感谢是我个人写的,只供亲爱的妻子尹群阅读。不是说我死了会更坚强,而是因为我深深的感受到,在我生病以来的这两年里,无数的亲人朋友的关心、关怀和爱护,让我一无所获。既然还有一点时间,我不妨自己写一句感谢的话。
病后我郑重的告诉家人,以后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要夸我的学习成绩,因为光是南大范围内,比起好朋友孙强和张凤阳的成绩,我简直一文不值。如果一定要比较成就的话,那么我想和秦始皇比李世民,因为秦始皇死于49岁,而李世民是51岁才完成的,而我实际上比他们多活了好几年。哈哈。
偶尔会觉得自己这辈子唯一的长处就是待人真诚,迷茫的交了很多朋友。古人活了一辈子,认识两三个朋友,七八个朋友,就够了!我知己两三个以上,朋友七八个以上。
虽然我根本不喝酒,但我从酒里体会到一些人性:朋友就像酒,越久越醇香。从70年代的中学生到80年代的研究生,他们就像兄弟一样。有些会喝酒的人,或者有些和我一样不会喝酒的人,只要有共同的爱好,就可以成为知己。
此外,我要特别感谢我多年来指导的100名硕士和博士。我没有多少知识,也没有一个严格的老师,但这些年他们从来没有忘记我这个导师。很多评价过333项目或者是正教授、副教授的同学,总是第一时间给我好消息,让我很开心。尤其是我生病期间,国内外的同学一有机会就来看我。这让我32年的老师值得!
作为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今天想许个大愿。到了那里,我会立马找个漂亮的地方,等着知心朋友朋友过来,以鸡蛋为主,以谈经为辅。
当然,我会有大把的时间去仔细挑选这个地方,有时候会郁闷。五六十年了,我还没来。你忘记我了吗?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江苏人打不打都不好说。不过,我不是吹牛。我能学会什么样的牌。
亲爱的朋友们,现在请我笑三次,然后送我上路!
季教授,旅途愉快!
来源:现代快报
值班军官路童·岳翎
值班编辑徐沙明
标题:(教育报道)“大笑三声,送我上路!”这也许是我读过最豁达的临终书信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奥一都市时报是国内覆盖面最广、公信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时报之一,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奥一都市时报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