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报道)全班95%孩子竟不认识白蜡烛,有没有这么夸张?
本篇文章2155字,读完约5分钟
孙先生在杭州一所受欢迎的公立小学教科学。他已经教书20年了。这个星期,他被一个三年级的孩子问傻了。当天,她上了实验班。因为她想研究材料的起伏,就给每组一根白蜡烛,让学生把蜡烛放在水里,观察蜡烛的起伏。实验进行到一半,一个学生跑过来偷偷问她:“老师,这是什么?”
后来我再上课的时候,孙先生就离开了他的思想。实验前,他指着蜡烛问全班同学:“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吗?”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说是塑料条,第二个同学回答正确,但是根据举手的情况,她发现班上95%的同学都不知道白蜡烛。
让孙老师哭笑不得的是,即使她告诉学生“这是蜡烛”,有些孩子还是会在实验报告里写上“蜡烛是塑料做的”。也就是说这些孩子不明白蜡烛是什么做的,有什么用?初三快10岁的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蜡烛。是因为现在孩子不懂事还是因为课本出了?这个问题让孙小姐思考了很久。
毕竟,在今天的生活中,除了蛋糕上五颜六色又细又长的生日蜡烛,能使用这种白色蜡烛的地方很少。“我以前上课用蜡烛,所以总是想当然的认为学生之间是认识的。直到学生偷偷问,我才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孙老师说。
生产团队,台式电脑...
孩子们也不熟悉这些单词
孙老师的经历杭城很多老师都经历过,小学更好。毕竟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初中老师对此深有感触。“在农村地区或农场的稻田里,水稻被整齐地成行成列地种植。为什么?”“青菜的每一片花瓣不是重叠的,而是交错的,形成一片叶子的马赛克结构。为什么?”
这是杭州市惠兴中学理科教师鲁治杰在生物课上提出的一个问题。底下的同学回答的很利索——“不知道,没见过,想象不出来。”李雪明是杭州管城中学的一名理科教师,她记得当时有一道试题。大意是问:“小麦和水稻的叶子是平行脉还是网状脉?”结果,很多校长被难住了,因为城市里的学生从来没有见过小麦和水稻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不仅理科,钱宝记者的同事昨天还吐槽女儿的数学作业。一道应用题里有个“生产队”字。看了半天,女儿说看不懂题,不知道“制作组”是什么意思。另一个同事家的二年级小学生,有一次问他妈妈一个应用问题:“我知道笔记本电脑,但是什么是台式电脑?”
在老师的讲台上划火柴
那个胆小的女孩跑出了教室
有老师认为,小学生不懂白蜡烛,看不懂“制作团队”的原因,是因为课本和考题中很多看似生活化的东西,实际上脱离了当今学生的生活,直接把他们搞糊涂了。
在孙的印象中,十年前和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教学工具和教材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很多她常见的教具,现在的学生都很陌生。
“现在城里的孩子和十年前不一样了。他们会看说明书,玩得很开心,但是他们不知道蜡烛和火柴,不剪纸,不知道植物和庄稼,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看不见也用不到。”孙老师感慨。
最典型的就是划火柴点酒精灯。不像十年前,很多同学都没看过比赛,全班同学都被突然出现的火苗吓到了。“我在示威划火柴,旁边的同学吓得直接跑出教室。”孙老师无奈地说:“好多同学都不敢点,怕被烧。大胆的男生点火柴,女生可以躲几米远。”
汇兴中学的陆老师也认为,确实有少数理科教材已经过时,被现代生活淘汰,但并没有被取代,会干扰学生的认知。
“比如挂滴滴的瓶子,以前都是玻璃做的。现在不再用软塑料袋,滴滴滴的原理变了。拿老问题去调查意义不大。”比如鲁老师说:“还有一个家庭电路。现在用的是空煤气开关和电子电能表,但我们的教材还是刀闸和机械电能表。”
蔡河中学的一位理科教师石彬彬说,这样“过时”的内容经常出现在教科书中,学生们经常感到困惑。“比如说到大气压,我们就拿农村抽油井来举例。说到杠杆,你会提到之前市场上用的杆秤。但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城市里,这些东西很少。”他说。
有些老师认为
今天的学生缺乏生活常识
在采访中,一些老师认为,该局不应该只打击“过时”的教科书。这种不对称现象是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丰富经验造成的。很多孩子的生活都是父母在没有常识的情况下安排的。
陆老师举了个例子。吃煮鸡蛋的时候,如果鸡蛋刚从开水里拿出来,蛋壳就很难剥。“让学生解释这个现象,80%的学生说不知道,家里一般都是长辈现成的。”
在解释大气压时,鲁先生举了一个例子。吃蜗牛的时候,一定要把尾巴切掉,才能更容易把肉吸出来。有同学很不解,组织了一个小组问:“老师,你不是用牙签吃蜗牛吗?”为什么要吸?"
杨益明(音译)是杭州刘流小学的一名科学教师,她告诉记者,班上的许多学生都受到父母的严密保护,他们被禁止触摸任何锋利的东西,更不用说操作它了。六年级的时候,我学习了“工具与机械”单元,让孩子们拧开教室柜子上的螺丝。结果,很多孩子有生以来第一次碰了螺丝刀。
没有生活经验,课本上的知识点就不能死记硬背。从长远来看,学好科学是不可能的。
杭州行知小学科学教师于小冬认为,小学科学主要是以普遍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它讲的是基础科学知识,大部分内容并没有过时,只是因为社会在进步,比如要与时俱进,接触更多的新事物,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于老师说,有些带有时代感的东西,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脱离了生活。“由于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新事物不断进入学生的生活。过去,当谈到光能和热能时,通常使用蜡烛和灯泡,但现在可以用空调、地暖等来解释。,学生更容易理解。"
来源:钱江晚报
值班军官路童·岳翎
值班编辑黄静
标题:(教育报道)全班95%孩子竟不认识白蜡烛,有没有这么夸张?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奥一都市时报是国内覆盖面最广、公信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时报之一,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奥一都市时报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