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朋友,欢迎您访问“奥一都市时报”,我们每天为您报道最新、最热、最全的都市生活资讯 。

主页 > 资讯 > (教育报道)最低每小时12元,大学勤工助学为何成鸡肋

(教育报道)最低每小时12元,大学勤工助学为何成鸡肋

来源:奥一都市时报作者:钱森後更新时间:2020-11-06 06:32:02 阅读:

本篇文章2592字,读完约6分钟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颁布《高等学校勤工俭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将在校参加临时性勤工俭学岗位的大学生时薪由2007年的不低于8元提高到不低于12元。

事实上,钱宝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浙江大部分高校勤工俭学的时薪已经远远超过了12元。即便如此,这样的报酬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甚至对于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来说,都没有吸引力。能力稍微好一点的同学,很容易在校外找到收入不错的兼职。

(教育报道)最低每小时12元,大学勤工助学为何成鸡肋

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眼里,勤工俭学成了鸡肋。

有教育工作者坦言,大学生作为接受基础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如果小时工资低于市场上小时工的收入,可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利影响,很难建立起“以劳动换取报酬”的吸引力。随着时代的变化,那些以机械重复劳动为主的勤工俭学岗位应该被淘汰,应该设置更多的技术和应用岗位,才能真正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需求。

(教育报道)最低每小时12元,大学勤工助学为何成鸡肋

浙江高校勤工俭学时薪

已经高于12元

钱宝记者发现,早在2017年5月,浙江大学工信部发布的《关于调整勤工俭学报酬的通知》中就提到“本科勤工俭学时薪由12元提高到18元”。在浙江大学,本科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时间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也就是说,一个浙江大学的学生,在工作了规定的小时数后,通过勤工俭学,每个月可以挣720元。

(教育报道)最低每小时12元,大学勤工助学为何成鸡肋

浙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每个月都会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工作,毕业季会有更多的工作岗位。这些职位优先考虑经济困难的学生。原则上60%的岗位必须给经济困难的学生。

“浙大的勤工俭学项目主要包括学生助理、新媒体运营和一些特殊岗位。这些岗位由学院申报,学校批准,工资由学校统一分配。”负责人说。

据记者调查,全省其他高校学生勤工俭学岗位约1000个。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贫困生约有3000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0%。每学期学校提供1000个勤工俭学岗位。从2015年起,勤工俭学工资由10元/小时调整为15元/小时。学校每年为此支付400多万元。

目前省属高校勤工助学工资基本按照15元/小时的标准发放。记者注意到,2018年杭州的最低时薪是18.4元,两者相差不大。但城市小时工的报酬一般在30元/小时左右。

"这些职位优先考虑贫困学生。"浙江师范大学教育与工业部教师于本兰告诉《千报》记者,“学生入学前会填写一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学校会用这个来掌握贫困生的信息。我们公布勤工俭学岗位的时候,这些贫困生可以优先考虑就业机会。”

(教育报道)最低每小时12元,大学勤工助学为何成鸡肋

于本兰说,学校提供的工作绝大多数是学校各个部门的助理岗位。“这些助理岗位,对于内向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同时,在学校工作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但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每个月的工作时间是有限制的。"

(教育报道)最低每小时12元,大学勤工助学为何成鸡肋

除了勤工俭学之外

大学还提供其他工作机会

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想赚更多的生活费,需要其他途径。

除了勤工俭学,一些学校还会提供其他工作机会。比如浙江理工大学,有校友会办的上市企业,每年招收50 ~ 60名学生到企业实习。得到这个机会的学生不仅能得到实际的机会,而且比在学校工作学习的人工资更高。此外,企业将为每个入选学生提供1万元的资助。

(教育报道)最低每小时12元,大学勤工助学为何成鸡肋

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除了正规的勤工俭学岗位,还有一个叫“阳光体育裁判”的培训项目。杭电科工部长钱波先生表示,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心理调节能力和综合能力。“为此,学校的学生部和体育系联合成立了‘阳光体育裁判员’项目,以学校体育活动所需的大量裁判员为起点,举办学生裁判员培训班,为师生的日常体育活动服务。”

(教育报道)最低每小时12元,大学勤工助学为何成鸡肋

目前,杭州电气已经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等11个培训项目,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参加培训。通过培训者将获得裁判等级证书,由体育局统一注册管理,担任学校各类体育赛事的裁判。每次担任裁判,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自2010年以来,已有2600多名经济困难学生参加了培训,3700多人担任了裁判员。学校已支付培训费50多万元,勤工俭学工资60万元。

(教育报道)最低每小时12元,大学勤工助学为何成鸡肋

有利于自我发展吗

也受到大学生的重视

大学生参加学校勤工俭学有动力吗?因为单从经济效益来看,大学生从事勤工俭学的收入不足以完全改善其经济状况。在一次采访中,钱江晚报记者发现,他们要么以其他方式赚钱,要么着眼于长远,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上。

(教育报道)最低每小时12元,大学勤工助学为何成鸡肋

蒋寒(化名)在浙江大学做辅导员的学生助理。他说这是大学最常见的勤工俭学方式。“一般来说,一天半天,3.5小时左右,一小时18元,主要工作是处理和分发一些学校的文件等。”

“刚开始的时候,我想提高自己的能力,顺便挣点工资。虽然我后来发现勤工俭学的工资真的不多,我不能指望通过这笔钱做什么,但我可以有更多的与老师和辅导员沟通的机会。也是勤工俭学的另一个价值。”蒋寒说道。

浙江某大学数学专业的学生王晓(化名)选择在业余时间做家教,每天上课两个小时,每小时挣75元。

“我之所以是家教,主要是因为我平时花钱多。希望能多赚点零花钱,获得一些社会经验。学校勤工俭学工资太低,时间太长。相比校外兼职,勤工俭学不是很划算。”王晓说,通过家教,他每月可以赚近3000元,加上家人给的生活费,他的生活将会非常舒适。

(教育报道)最低每小时12元,大学勤工助学为何成鸡肋

王晓坦言,现在大学生花钱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在校外找兼职赚钱。然而,目前勤工俭学的工资水平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有相当多的学生和王晓有同样的想法,他们都认为勤工俭学越来越像“鸡肋”。

在面试中发现,即使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也有部分同学宁愿花时间参加单位的无偿社会实践或实习,也不愿参加学校的有偿勤工俭学,以着眼长远,努力增加自己未来工作履历的竞争力。他们普遍认为,与其花时间在学校做低技术工作,不如学习更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教育报道)最低每小时12元,大学勤工助学为何成鸡肋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办法》规定,临时岗位的小时工资原则上不低于12元,这意味着高校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低于这个标准,但可以高于这个标准。作为接受基础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如果时薪低于市场上小时工的收入,可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难以建立“以劳动换取报酬”的吸引力。

(教育报道)最低每小时12元,大学勤工助学为何成鸡肋

此外,程教授建议,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前提是保证学生不影响学习。高校在勤工俭学的设计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设置更多的研究助理、学生岗位或应用性较强的技术岗位,增加其技术含量。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解决一些经济困难,还可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提高学术水平。

(教育报道)最低每小时12元,大学勤工助学为何成鸡肋


来源:钱江晚报

卢,编辑部值班委员

值日官唐海波

值班编辑何秀[/s2/]

标题:(教育报道)最低每小时12元,大学勤工助学为何成鸡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奥一都市时报是国内覆盖面最广、公信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时报之一,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奥一都市时报将予以删除。

奥一都市时报网介绍

奥一都市时报秉承“创造价值、服务大众”的办报宗旨,奥一都市时报立足中国、面向全世界。追求激情中见优雅、时尚中透深刻的办报风格,致力于为读者呈现“真的不一样”的阅读快感。报道的资讯集政务、经济、都市新闻、旅游、文化、商务、社区互动、外文为一体的新闻门户网站。我们会更快、更深、更贴心、更权威,在多维度的传播体系里,继续记录生活、歌颂时代,继续陪伴我们的用户。